分类新时尚 低碳共践行
上海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暨主题宣传活动
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首提地,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充分肯定了上海这几年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高度评价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所作出的贡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一周年之际,上海垃圾分类成效逐步夯实,市民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全程分类体系稳定运行,“上海模式”内涵不断丰富,源头减量力度明显增强,生态本底不断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再上一台阶。5月21日,“分类新时尚 低碳共践行”上海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暨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市总工会虹口区工人文化宫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虹口区人民政府主办。
活动表彰了黄浦区外滩街道山东北路居民委员会、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科(生活垃圾管理科)等50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先进集体,胡军、刘慧等100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先进个人。树立榜样、表彰先进,用先进典型示范带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发展,进一步巩固上海市民全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分类新时尚 低碳共践行》公益宣传片

上海积极响应住建部《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开展分类体验日活动。建设开放一批分类处置设施、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分类科普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垃圾分类科普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上海推出16条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以及12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2024年5月,上海已建成16条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引导市民将低碳生活新时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此外,在2023、2024年上海共有12座科普基地分二批入选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市民朋友可以走进宣传教育基地,真切感受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不断增进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上海正式启动持续优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社区“百千万”专项行动。志愿者作为上海的一大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这种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此次开展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天九国际娱乐网站网址、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联名发出“绿色低碳生活齐参与”倡议。餐饮烹饪、快递物流、市容环卫行业,作为最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受众广泛的行业承诺将通过各类措施推动成为厉行节约、拒绝浪费做垃圾源头减量的倡导者,循环利用、绿色转型做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以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作业效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同时,向全社会发出“绿色低碳生活齐参与”的倡议,倡议市民朋友共同参与绿色低碳生活,共建美好的绿色未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副市长张小宏、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出席活动。会后,张小宏副市长、王为人副秘书长赴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新城二期、临平路中转站等地现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
2024年,是全面实施《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的关键年。下阶段,上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按照常态化、便利化、减量化、系统化、资源化、智能化的总体思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塑造常态长效机制新优势
充分发挥居民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多方参与机制作用,提高居(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和“六五环境日”为抓手,加强绿色低碳发展、无废城市建设等科普宣传。充分运用小区视频监控、智能垃圾箱房、街面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居民、沿街商户乱扔乱堆垃圾等行为。
二、凸显精细化管理新成效
持续推进精品小区(村)建设。推进居住小区(村)开展生活垃圾投放点微更新、专项更新和精品建设等便利化改造,并通过典型图册引导,提高精品小区(村)的显示度和示范性。在人民广场、静安寺商圈等重要公共场所以及有条件的高校打造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提升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清运和保洁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
三、推行实用管用监管新举措
强化收运作业监管,简化“不分类不收运”流程。全市打造20条收运作业到站智慧提醒示范线路。提升末端监管能效,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规范、安全、稳定运行。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平台,全面建设全市湿垃圾品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湿垃圾品质问题发现、溯源、整改、结案闭环管理。
四、实现资源化利用新突破
修订《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导则(2024版)》。推进可回收物回收信息化建设,开发面向市民的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可回收物惠民回收服务点和示范型中转站建设。加快推进老港基地废织物、废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促进生活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
五、激发源头减量新活力
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加大对菜市场垃圾分类、湿垃圾就地处理、净菜上市和“减塑”等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面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继续推进本市可循环快递包装试点,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和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均超过98%。持续落实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主动提供限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