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梅松:中通20岁,更有使命担当
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接受专访
楼下新装了一组“兔喜”快递柜。
2022年北京的第一场雪,扑簌簌地,让那只作为标志的“小兔子”跳得越发欢脱。
作为中通末端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兔喜生活+和兔喜快递柜已经布局全国,它未来的方向,是社区生活基础设施。
看似一个极小的聚焦,却纵深着整个公司的发展。扫描中通生态圈,固本和强末,是在成立20周年之时,中通给自己出的一道贯通题。
行业在机遇中萌芽,数据在历史中成长,中国快递业发展的高光,是时代光芒的照射和行业能量的迸发。2022年,站在“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中通成立20周 年的“二次创业”元年,企业将如何审题、解题、答题?
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在给全体中通人的新春贺词中给出了关键词:不忘初心、居安思进、更加自信、使命担当。
好的问题就是一半的答案,剩下一半答案就是奋斗。
激发每个人的内生动力
减负增收。
关于快递小哥的权益保障,贯穿在中通发展的整个运营体系之中。
减少罚款项目,搭建快递员成长体系,推行高星级快递员优先采信免责罚款机制,帮助快递员从就业走向创业,挖掘内生动力。
“小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赖梅松带领中通所推行的一系列保障快递小哥权益的条款,源自四个字,“感同身受”。
“我们自己本来也是找工作很难的人,可以帮助他们,可以大家一起成长,是我今天能够理解的幸福。”小哥高兴—客户满意—网点稳定—公司发展,这是赖梅松内心最朴素的生态链条。
另外一张生态版图,是由中通快递、中通快运、中通国际、中通云仓、中通兔喜、中通冷链、中通星联、中通金融、中快传媒、中通智能等板块共同构建的生态布局。“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综合物流服务的竞争,是全链路的竞争。快递单打独斗没有未来,协同更多业态就是为了让资源效率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质效”。从一开始,赖梅松心中就藏着大格局。
中通在快递生态这一方向上叠加的进步,正在形成有价值的积累。
而从一开始,中通就埋下了伏笔。
每一个中转中心,每一处园区,资源的复用从土地开始,到云仓、分拨、数据中心、商业,甚至是食堂等,都要做到资源集约化和生态化。中通倡导的同建共享不仅在人身上,更是在整个生态体系的打造上,共享品牌,共创价值。
这种共享是一种“资源集约化”。中通的快递板块已经走向资本市场,后面进来的板块享有品牌的红利,同建共享始终在品牌之中贯穿,即使来得晚也一样感受得到,享受得到。
大生态之下,是基础的稳固。“我们的加盟网就是一个创业的平台,创业就要有回报。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穿透式打通的通道,激发每个人的内生动力。服务质量、用户的信任和业务员的稳定性成正比,要让别人离不开你。”
真正的吸引是什么,不是“一心想来”,而是“不愿离开”。包括用户,包括员工。
这是彼此相互扶持协同的成长。赖梅松一直都相信,这个时代不会亏待愿意真心付出努力的人,无论是公司、网点,还是快递员。快递与用户的接触和感知更多是在末端,末端能否建设好,关系着前端能否运转流畅。
兔喜从“驿站”改为“生活+”是一个小切口,除了帮助快递员做起单量,构建商业叠加的通道,还要服务周边的社区消费群体。这是一个大工程,对于消费者注意力的争夺,一直是商业的原动力。中通的目标是做基础设施,让末端成为商品、用户的门户和桥梁,送快件、送商品、制造快件,这个基础从总部到省区,成为中通的主要战略之一。
每年增加两三万个,这是目前的打法。“一个一个来,每一个都要做实。”
能人要肯下笨劲。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所以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和一点点地下笨功夫,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讨论摆脱路径依赖,但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都会有或好或坏的惯性依存。摆脱是件痛苦事,更不用说在这个摆脱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中通在尝试从内部打破,丰富已有快递产品生态。
但行动总会有评判。即使有着数次的推盘和分析,你也不能完全保证你所朝向的市场完全按照预先方向演进。所以在中通推出标快产品的时候,行业的观点分为两种,一个是正当其时,一个是步人后尘。
支持和反对,总是在一念间。但撒出去的网,不可能来回翻烙饼。
“大家就觉得通达是电商快递,是经济型的,欠缺服务中高端的能力,我们怎么能去做承诺达。”
从这样的刻板印象出发,中通尝试去改变自己的路径依赖,不管是标快还是冷链,中通都给出三个字:“确定性”。
一年不到,标快开通300个城市,冷链开通200多个城市。中通向上的力量,就是面对变化,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企业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何尝不是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成本分区、服务分层、产品分类”的更硬底气。
雪隐鹭鸶,企业在某些时候隐去的自我痕迹和色彩,保障的是更多人的利益和价值。
利社会—利他—利己
快递业的本质,是连接。
第一阶段的连接是距离的缩短,第二阶段是创造和传递价值。站在第二阶段转型升级的快递业,对企业的战略和管理给出了新的命题。
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来看,旧的商业模型正在被打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发力“三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旗帜鲜明地反对损害行业利益、员工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旗帜鲜明地维护市场秩序。我们不仅是与野蛮生长的时代作别,更是在构建新的商业范式和行为规范,生态化全域增长和品牌成长,成为未来行业文明的重要范畴。从关注眼前利益到重视价值创造,需要放眼全局。
进村、进厂和出海,“两进一出”战略中,绿色低碳行动中,中通一直在积极作为。
扩大进村覆盖面,服务乡村振兴;复制目前的服务制造业模板,进入到更多垂类;迈开脚,抓住RCEP生效实施的机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通努力抓住高数量到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机会。
“不管是进村、进厂,还是出海,我们首先都要想到为了谁,服务谁,进村我们已经建成比较成熟的网络,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上行下行愈加通畅;在服务制造业层面也有很多做得好的案例,服务进厂的支撑点也日渐丰满,我们联合快运、云仓一起服务工厂制造,为更多行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创造价值。”
企业发展的本源,首先是让别人获益。
用户获益,黏性更强;员工获益,动力更足;社会获益,有更多机会窗口。更多人团结在身边的时候,所有人都更希望他成功,才有一大群人更愿意和他一起往前走。
赖梅松用“务实”两个字来概括中通:“虽然短板也很多,但我们解决问题非常快。”“一家企业的未来,就要看你如何专注于提升企业的内生动力。中通是一家非常平凡的企业,但是我们的任务,就是为社会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这也是我们的初心使命。”
“亏本件是不能进入网络流通的,你没有盈利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任何行业的历史来看,通过亏本和烧钱这种模式成长起来的行业,基本挺不过第二个成长阶段。”
赖梅松的信心来自4个层面:一是国家宏观发展和行业作用发挥的新机遇;二是中通目前的发展势头,现金流充足,规模优势明显,资产自有率高;三是网点稳定,基础实在;四是团队战斗力、执行力强,稳定性高。
下一盘五年的棋,落好第一年的子。2022年的目标,是实现“五个确保”:一是确保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二是确保全网盈利能力稳健增长,三是确保服务质量行业领先,四是确保全网寄递、生产、信息三项安全,五是确保生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赖梅松说:“中通团队的命运和中通紧紧绑定在一起。”对市场变化主动响应,对业务结构不断创新,用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持续创新生态,创造与传递价值,这是中通一直在致力打造的护城河。
“护城河”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逐渐巩固加深的。赖梅松要带领团队打好三大战役,一场持久战,致力于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定制化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安全、便捷、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打造可靠、确定、优质的中通品牌印象;一场保卫战,保障市场份额优势,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一场攻坚战,奔着提质增效的目标,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用提质增效促能力提升。
网络赋能、精细管理、服务能力、数智建设、能力建设、安全保障、组织建设、生态协同、品牌文化,每一个目标,都细化为具体的工程,脚踏实地。
彼得·德鲁克关于企业成长有一个说法: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一家企业的成长受限于其所能达到的价值观。
企业的成长受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维空间,想得到有时可能不一定做得到,但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
给自己两个字,“匠心”
站在远处,往近处看;站在当下,往未来看。时间是动态和演化的,我们对未来预见性的维度中,时间维度至关重要。反观20年前,赖梅松在创业期最重要的方法论,是找赛道和战略。因为一开始踏准了这个机会,在每个关键节点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才有了20年后中通蓝的熠熠生辉。
时间回到2002年,赖梅松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太多钱。
本来就无所畏惧,就算搞砸了,大不了回去卖木材,还能损失什么呢?在那个年代,每一个崛起的企业家,骨子里都有这样的义无反顾。
赖梅松觉得能成,就是因为相信自己、相信伙伴。
因为相信的力量。做好了,就成了。所以,并没有得天独厚,只有势在必得的破釜沉舟。
20年,如何评价自己。赖梅松思忖片刻,给了自己两个字,“匠心”。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始终坚守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面对未知,提高认知,逼自己到一个信息密度、人才密度、交流密度更高的地方去学习;面对利益,不贪不嗔,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在改制的时候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面对变化,积极向前,用每个员工的变化和努力去产出新的价值。
他把自己的今天归为运气。在重要的年份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在重要的节点有管理部门设定了未来路径,在重要变化时保持了良好的定力。
但什么是运气?运气不是凭空而降的,而是你在关键的时候,有了把握运气的能力,才能在面对变化时,在海量看似随机的“物竞”中,有着应对“天择”的力量。
20年会遇到很多难题,把心放下,多为对方想一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他说如果有经验可以分享的话,“那就是把一群非常平凡的人拢在一起,用心做事,用大家的智慧,走向前的路;用大家的力量,走坚实的路。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只把企业当成自己的,那你就永远走不到前面。”对于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的赖梅松来说,他心里装的是大格局,要的是未来。他一直相信,稳健的基础,是脚下的踏实大地。大地不会随时波动,但它一直活在时代的波动里。
在带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领头人到底需要做什么的问题中,经济学家陈春花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坚持明确且专注的核心事业战略,持续符合顾客期望并创造顾客价值,构建动态与开放的组织能力,建立共生与向善的企业文化。用这四个方面来反观中通,赖梅松走过的路可以一一映照。
在中通的对外文化传播体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人”的故事,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真正的故事,往往藏在最细致入微处。可能是一个人,甚至可能只是人的一个瞬间。但这个瞬间却呈现出他在公司这个大体系中,所经历的命运、成长,还有曾经有过的犹豫、彷徨。谁都想复制好的结果,但却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迈向更好的过程,一起组成了今天的中通蓝。
2022年,是虎年。20岁的中通,朝着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