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成“港湾”,小哥有“大爱”
位于上海杨浦区同济大学附近的圆通妈妈驿站同叶大厦分店,除了提供居民日常寄取快递的服务之外,还承担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为困难学生、残疾人、军人等提供免费快递服务,同时驿站所得也会捐赠给公益组织或是需要帮助的人。
驿站负责人郭浩强是个在快递行业干了十多年,通过这个行业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快递人。他之前一直就有通过快递回馈社会的想法。去年,他把自己想开设一间“公益驿站”的想法告诉了他所在的圆通同济分公司(简称“同济圆通”)负责人程协。程协一听非常支持,先期赞助了郭浩强十万元钱,帮助他把驿站开了起来。
2021年11月,妈妈驿站同叶大厦分店开始营业。郭浩强介绍,选在这附近开设“公益驿站”,是因为他在这一带送了近十年快递,对这里十分熟悉,知道附近的居民以老年人和学生为主。“开在这里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郭浩强说。
抱着设立“公益驿站”的初衷,早在驿站开业前夕,郭浩强就先行与当地的学委会、居委会联络沟通,向他们主动推广宣传驿站将推行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公益举措,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与支持。
目前,驿站向困难学生、军人、残疾人提供免费寄递服务。同时,郭浩强还承诺,驿站开始盈利后,除去日常开支外,盈利所得全部将纳入相关助学基金或捐给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开业至今,每个月郭浩强都会公开驿站财务情况,统计核查需要帮助的群体。
开业至今,公益驿站的开支,一部分从先期启动资金中划拨,一部分也靠郭浩强自己承包的其他几家驿站来补贴。“这个月应该可以开始实现收支平衡,未来这间驿站的盈利都会投入到帮扶的事业中。”
与此同时,驿站的门口张贴着一张醒目的海报,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驿站将会优先录取。郭浩强说,驿站此前有过两名残疾人应聘来这里打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做了两个月就回老家了。“虽然他们都有先天残疾,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们生活的勇气,我们也想为他们提供平台。”“虽然他们都有先天残疾,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热情,后续我们也会持续招聘残疾人的。”
走进这间驿站,清晰的导航标语、整齐的快递货架、全自动的取件设备……客户从找件到取件,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遇到老人前来取件,驿站内的店员都主动亲切地为老人服务,帮助老人寻找快件,省去他们的麻烦。更特别的是,为了能让客户更方便地取件寄件,这家妈妈驿站实行24小时营业制。“因为我对这片熟悉,经常会有晚上急需药品或者很晚下班的居民,一般的驿站九十点就打烊了。但是我们既然是公益驿站,就应该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郭浩强常年的工作习性让他习惯了熬夜。现在他就住在驿站里,白天雇了一名员工,夜班则都是由他自己来值守,后面他也计划招聘能晚上当值的员工。
2020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两三个月里,郭浩强就一直坚守在快递一线,给上海市新华医院进行“无接触派送”的快递服务。医院流动人员多、病源感染风险高,为保障医院快件服务和安全防控,经过协商,郭浩强在医院门口搭起了一个集装箱,用于暂时存放、安排快件。每天,他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把自己武装好,把快件分类归好,逐个通知。包裹上写有“重要物资”的优先处理,或送到科室,让医院得以第一时间入库使用。小郭坚守集装箱几个月,为医院派送各类快件近万票。最多的一天,他连续奋战14个小时,为医院派送快件500多票,无一票投诉。郭浩强也因此获得了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表彰。
干了十几年快递,无论是抗疫志愿服务,还是开设公益驿站,郭浩强说他的初衷都是为了响应圆通总部的号召,践行“服务社会 强企为国”的使命。而与此同时,做了一名快递小哥,他也收获了许多陌生的普通人的感动。这间公益驿站筹备初期刚好赶上“双11”,周围有不少居民都自告奋勇来志愿服务。许多与郭浩强相熟的学生,还会拿出自己心爱的手办来装扮这个温暖的“小家”。
“欢迎您的到来,驿站永远是为您遮风挡雨的港湾。” 正如驿站墙上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标语所写,对于郭浩强和周围的居民和学生来说,这里已经是一个“家”了。